周德铭: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与共享开放
2017年7月26日下午,“2017政务数据治理与创新高端研讨会”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隆重召开。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、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、九游会老哥数据研究院联合主办。
2017年7月26日下午,“2017政务数据治理与创新高端研讨会”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隆重召开。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、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、九游会老哥数据研究院联合主办。
本文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先生于4月21日在九游会老哥互联举办的“2017第二届政务大数据发展与合作研讨会暨数据母体产品发布会”上的演讲,内容通过现场速记整理,未经本人审核。
智慧城市是一种不断创新的生态环境,人类只能设计应对确定性问题的系统,智慧城市只能建设一个又一个有限生命力的智能系统,无数智能系统不断被创造出来又不断被更新淘汰,而智慧城市就是智能系统繁荣所依赖的土壤。
最近一个月,不断接触到一些关于互联网治理的新话题,有关于发展与规范并举推进互联网立法的声音,有阿里研究院和网规研究中心写的《新治理简史》,还有一本反映海外观点的书《技术赋权:中国的互联网、国家与社会》,各种新概念扑面而来,一时间有一点目不暇给。总的感觉是关于互联网治理的思考正在向深化方向发展,但许多东西还一时看不清楚、想不清楚,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。
粗放的政务服务已无法适应今天的社会,公众需要精细化的服务,现代信息技术为精细化服务创造了便利条件,智慧政务应当利用这种条件使管理更精准,服务更贴心,全面增添公众在智慧政务中的获得感。
11月24日,在北京万寿宾馆举办的2016年中国智慧政府发展年会——政府大数据与数据开放论坛上,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胡小明以“为电子政务服务的大数据”为题发表了精彩演讲。
信息惠民工程重点是解决社保、医疗、教育、养老、就业、公共安全、食品药品安全、社区服务、家庭服务等领域的突出问题,自2014年推行以来,取得了初步成效。但是,也有不少问题。最突出的问题就是,在信息时代下,政府的政务服务思维模式没有改变,仍然存在“办证多”、“办事难”等问题,给基层群众办事带来诸多不便。